close

[女性影展—出走摩洛哥]  給4星  新瓶舊酒仍芬芳

出走摩洛哥Dunya & Desie1.jpg

 

看了女性影展的特映片,片子比想像中好看一些,在荷蘭與北非拍攝的本片是荷蘭當地年度票房冠軍,代表荷蘭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,片中的北非景色和地理課本上介紹的北非花園摩洛哥,落差太大,導演的取景角度把荷蘭拍得不像荷蘭、摩洛哥像是荒涼的沙漠,透過電影,無法閱讀到太多風景,但異國文化與追尋自我的命題,卻用了兩個女主角的對照與人生際遇的安排,攤展開來。黑髮女子和金髮女子相遇相識相惜的過程,搭配上情節衝突和自我追尋的命題,讓荒涼的風景呈現了人生追尋路途的壯闊與豐美。

 
成長是疼痛的,身在伊斯蘭文化中的黑髮女子承受新舊文化的拉扯、家族配對的壓力、神秘的回教面紗與女性低落的社會地位、加上與所受的新式教育衝擊,該當順從的女兒還是要勇敢走自己想走的路,她的掙扎其實也是每一個家庭裡的人子的生命議題---如何在原生家庭文化裡找到自己? 其好友染了一頭金髮,看似粗枝大葉與過度開放的性觀念的染色表面背後,有自己的生命故事,未婚懷孕的她像極了她的媽媽,在掙扎著生下小孩與否的剎那,她想起自己未曾謀面的爸爸,千里追尋,摩洛哥異地是父親的所在地,在生育的掙扎前,她想問她是否是被祝福的孩子?

  
透過這兩條女孩故事支線的交融,揭開了讓黑髮女子尋找真正自己、金髮女孩找回支撐力量的旅途,沿途的人事物,都精確的描繪回教文化與新文化的觸接,如回教徒一天拜五次(協助女孩們前往尋找父親的司機,時間一到一定朝拜)、不養狗的信仰、婚配制度的不合理(指定式的對象,沒有自由與戀愛)、海灘上蒙滿面紗的女子,透過金髮女子的涉入,一切傳統顯得與現代格格不入,難得的是導演沒有提出批評,而是讓兩者共存,傳統有其價值,如黑髮女子找到自己的根,從哪裡出來回哪裡去,不代表一定要向文化妥協,保有自己的價值仍然可貴;而千里尋父的金髮女子,獲得了她的答案,前衛的她要的其實是極其傳統的愛,只要有人是愛她的,愛的力量從母親傳遞到她身上,再從她的身上蜿蜒到下一代的身上。
 
影展手冊上把本片比喻為[荷蘭版的末路狂花],倒也十分切題,公路煙塵上的兩女暴走,卻走出一段愛的詮釋旅途,不管是現代還是前衛,唯有真心的溝通與了解,才有機會在一片荒漠裡流淌出綠洲、在不毛之地上栽種出花朵。老調牙的尋找自己的路途,在生與愛的交雜扣問裡、異國風情的文化激盪中讓新瓶裝的舊酒,十足芬芳!
 
ps.附上蘇蘭老師  在人間福報9月26日上介紹的影展們介紹   ~http://sulanteach.blogspot.com/>便利商店今售~璀璨如星辰的影展們

/蘇蘭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mw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