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塵埃的女兒》、《再見朝陽》與《癡人追夢》— 2009女性影展觀影筆記

Daughters of the Dust.jpg

甫拿下今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獎的《Women Without Men》據說是一部充滿魔幻詩意的女性電影,雖然目前還沒機會看到這部年度最期待電影(幸好已有台灣片商引進),但事實上當我在觀賞本屆女性影展焦點導演 茱莉黛許1991年的作品《塵埃的女兒》(Daughters of the Dust)時,心中也有著前些時候初看《Women Without Men》劇照時的那種驚嘆與感動!

 

如果說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初期北卡羅來納州的《紫色姊妹花》以通俗感傷的戲劇性敘事闡述 美國非裔黑人的陰性史觀,那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初期南卡羅來納州的《塵埃的女兒》,無疑選擇透過劇場形式的敘事美學與表現手法去呈現嘎勒人(居住在喬 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的黑人)的百年孤寂。茱莉黛許並未賦予本片太明晰的劇情起伏與戲劇節,她刻意將「舞台上」(其實是沙灘上)年老的、年輕的數個世代女性的吟唱、哭喊與嘶吼,表現得曖昧、模糊,藉由沈靜低迴的攝影機運動象徵那持續流轉的「時間」,凝結住她們的過去、現在、與未來。於是,《塵埃的女兒》成為敘事詩般的陰性國族寓言,故事核心與本屆女性影展「返家之前,在世界流浪」此一專題遙相呼應。

 

茱莉黛許是本屆女性影展的專題導演,其他作品還包括感性溫柔的短片《即興地鐵爵士樂》、鏗鏘有力的女性論述《黑白幻音》(神秘場)及《愛之頌》、走類型影片路線的《隱姓埋名》、傳統好萊塢敘事的《另類情人節》與《人權鬥士:羅莎派克》。

 

本屆女性影展閉幕片是華裔導演彭翠蘭相當不尋常的「科幻」家庭電影《再見朝陽》,片中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論述與想像,竟流露些許近似當代美國獨立電影經典《怵目驚魂28天》(Donnie Darko)的氣味。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,本屆女性影展還規劃了一個有趣的小單元「情人不見了!」,蒐羅義、捷、德、韓四個國家的少女分手藝術,其中由德國導演耶莉亞馮海茲的 《癡人追夢》同樣非常切合「返家之前,在世界流浪」主題,兩名素昧平生的少女從敵對、親近、分享彼此的過程充滿驚人的說服力,她們對於「家」的定義恰可與 《達令》互為參照。在此特別推薦。

 

引用自:關於電影,我略知一二…… 電影部落格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mwff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